中国日报网12月7日电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报道称,根据非营利机构凯撒家族基金会(KFF)5日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美国有色人种患者在医疗保健中更容易遭受不公平对待。
调查显示,55%非裔患者称,自己必须非常注意自己的外表,才能在就诊时得到公平对待。这在西班牙裔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群体中的比例相似,几乎是美国白人患者的两倍。
另据美国医学杂志《贝克尔医院评论》(Beckers Hospital Review)网站的文章,KFF的这项研究对6292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系统性种族主义的普遍性。
其结果显示,美国超半数非裔、西班牙裔、印第安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受访者表示,在看病就诊时,他们必须提前在心理上做好受到侮辱的准备。
现年60岁的受访者克里斯汀·赖特(Christine Wright)对此表示说:“这令人身心俱疲。”作为一名非裔患者,赖特多年来一直受到歧视。她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被确诊患上乳腺癌,但直到最近才找到一位可信赖的医生。但即便如此,赖特仍会确保自己在就诊时穿着得体,佩戴首饰,穿上漂亮的外套,并且做好发型。
专家指出,(非裔)预想中可能会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会对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影响。这一问题极其令人担忧,因为在美国,不同种族之间的医疗保健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凯撒家族基金会主席德鲁·阿特曼(Drew Altman)指出,这项调查显示,种族主义和歧视持续对美国人的医疗经历产生影响。
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妇产科医生艾莉森·布莱恩特(Allison Bryant)虽然没有参与这项调查,但从自身经历以及患者满意度数据中心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我理解为什么有色人种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受到良好的对待。”布莱恩特说。
调查还显示,亚裔和西班牙裔表示自己在医疗机构受到恶劣对待的可能性是白人受访者的3倍,非裔受访者遭受恶劣对待的可能性是白人受访者的6倍。
除了就诊时,58%的印第安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54%的非裔受访者、50%的西班牙裔受访者以及42%的亚裔受访者称,在过去一年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至少经历了多次某一种类型的歧视,例如在商店和餐厅受到的服务更差、被威胁和骚扰等。
研究还发现,即便来自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侮辱并不是直接的,但有时他们在没有对患者进行问询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有关病情的假设可能对患者有害。此外,患者还可能因为自身的健康状况受到指责,自己的需求被忽视或拒绝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很常见。
文章称,遭遇种族主义和歧视会对医疗保健的治疗效果造成明显影响。研究报告显示,遭受种族主义和歧视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孤独和抑郁。肤色较深的群体往往会报告更为极端的受到种族主义和歧视经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负面的治疗效果。
KFF主席阿特曼指出,受访者表示,种族主义和歧视不仅影响了他们所获得的医疗护理,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和福祉。
(编译:高琳琳 编辑:王晔 胡晓珊) 【编辑:梁异】
中新社福州12月7日电 (记者 闫旭)2023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行7日在福州启动,吸引了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媒代表参加。
12月7日,2023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行在福州启动,福建国际传播中心与华文媒体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中新社记者 闫旭 摄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希望广大华文媒体用独特的视角、当代的呈现和融通中外的表述方式,积极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3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以“赓续丝路精神 共创华媒未来”为主题,围绕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传播合作、推动构筑华文媒体发展新格局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加拿大多元文化媒体联盟主席翁国宁认为,华文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住在国故事,积极参与祖(籍)国、住在国建设,了解双方文化异同,从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福建国际传播中心与华文媒体合作签约仪式,宣读了呼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鼓岭倡议》。
论坛结束后,与会华文媒体代表将在福建开展为期三天的采访活动。(完)